連日來,由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在長興經濟開發區投資6.38億元的項目,正在緊張施工。該項占地200畝的項目,達產后可年產400萬套汽車蓄電池,將于明年6月投產。這是我市新能源產業引進的又一個重大項目。
從市經委獲悉,近年來,我市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培育后發優勢產業,不僅實現總量增加,而且優化新能源產業內部結構,推動了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使我市新能源產業積累“動能”后實現突破式發展。
市經委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市新能源產業產值年均增幅在62%以上,去年實現產值104億元。新能源產業實現了“突破式”增長。今年1至9月,完成產值85億元,同比增長8.2%,銷售收入99.96億元,增7.3%。
不僅如此,我市新能源產業已形成了太陽能蓄電池、太陽能利用、風力發電裝備制造、生物質能利用,以及LED照明產業五大板塊;并培育出一大批龍頭企業。蓄電池產業共培育49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形成了天能、超威、昌盛、振龍、海久等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龍頭企業,蓄電池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據悉,我市計劃在新能源產業五大行業中,各培育2至3家龍頭企業,形成行業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的良好局面。
在總量擴張的同時,新能源產業內部結構也逐漸得到優化。據介紹,自國家將風電設備、多晶硅等確定為產能過剩需要宏觀調控的六大行業之中后,我市及時調整招商引資策略和產業發展政策,不鼓勵兩大產業盲目擴大產能;同時鼓勵現有企業積極開展自主創新,通過建設技術研究中心,與高校開展技術合作、購買專利產品等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湖州運達風電的大中型風力發電機組承擔國家能源技術領域重大科研項目,1.5兆瓦系列風電機組形成批量生產,產品已走向國際化;勁野科技的小型風力發電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前景良好。
不僅如此,我市新能源產業通過自主創新,產品、產業的檔次也不斷得到提升。今年我市從全市科技創新資金中切出200多萬元,用于扶持新能源制造企業生產設備投入、品牌創建等。目前,我市在光伏、LED等重點領域,以晶日照明、海振電子、德清新源科技為代表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初具規模,技術領先于國內同行業;天能、超威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為我省首批通過國家強制性檢測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納米材料改性鉛酸蓄電池、環保型納米E.B-VRLA蓄電池填補國內空白,儲能膠體鉛酸蓄電池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等。